专题:去年关店近千家,亏损近4亿元!百果园董事长教育消费者言论引争议,高端水果出路在哪?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谭浩俊
“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这是10多天前,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在回应“水果太贵”时说的一段话。
没有想到的是,这段话话音刚落,百果园就用业绩教育自己应当如何走在成熟之路上,而不是让消费者怎么成熟了。
据澎湃新闻报道,8月21日晚间,百果园集团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上半年集团收入43.76亿元,同比下降21.8%;公司所有人应占利润为-3.42亿元,上年同期为净利8850.6万元,同比转亏,为上市以来首次半年度亏损。截至今年上半年,集团净亏损率为8.1%,上年同期利润率为1.5%。
营业收入大幅下降、下降幅度超过了20%;利润由盈转亏,亏损高达3.4亿元,亏损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了8%。这样的业绩,称得上是滑铁卢啊。
网友说,这还是上半年的业绩,如果结合余惠勇的言论,百果园下半年的业绩可能更难有保证,更有可能受到余惠勇言论的影响。那么,年度业绩会不会更差呢?
百果园一直自称全国销量第一,也就是说,是最大的水果销售企业。2024年6月底,线下门店也超过了6000家,达到6025家。但是,到今年6月底,已减少到4386家,一年时间减少了1639家,减少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
我不知道,百果园门店的减少,到底是策略调整呢,还是经营出了问题。如果不是策略调整,百果园的问题就大了。
只是,余惠勇近期的言论,到底又是出于什么考虑,为什么突然要以水果祖师爷的语调教育消费者,要把消费者全部当作傻白甜呢。
我们并不否认“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好的商品就得享受好的价格。不然,体现不出商品的本品质。反过来,好价格也要与好商品相匹配,要让商品物有所值、品质对得起价格呀。不然,消费者会用脚投票的。
很多网友表示,前几年的百果园,商品品质确实不错,多花钱也值得。但是,现在不行了,商品品质明显下降,质量也没有保证。笔者就曾亲身体会过这样的变化,买了一盒橘子,竟然30%是烂的,拍了照片发到消费群,服务员态度倒是不错,让过天去补一盒。
问题是,把这样的水果卖给消费者,就算同意更换,对消费者来说,体验的感觉也不好。买水果,不就是为了食用吗?因为质量问题到第二天去换,那当天买水果的意义在哪里呢?当天吃什么水果呢?
这不是矫情,就像买米买油买盐买菜一样,今天买回来的东西,就是要用的,用吃的。因为质量出现了问题,不能使用,也不能食用,那这一天是否就可以不吃饭、不吃菜、不用油和盐了?
显然,商品的品质好坏、质量优劣,不能让消费者买回家后再检验,而是要在店内获得保障。把问题水果给消费者带走,哪怕一万次里面只有一次,都是品质没有保证的体现,也是信誉缺失的表现。
百果园走高端路线的策略一点没错,全国连锁,就得走高端路线才有出路。否则,要想保证效益,难度很大。
问题是,走高端路线,就必须有品质和质量做保证,有信誉打基础。但凡出现一次质量问题、品质问题、信誉问题,都会令高端路线走偏,让消费者产生不满情绪。
殊不知,水果店是门槛非常低的一种商业业态,在就业难度加大的大背景下,很多年轻人都把经营水果作为创业的起点,且都很敬业,很注重经营形象。也就是说,百果园的高端路线,实际正在遭遇年轻人的强烈冲击。如果再出现品质和质量问题,就是自寻死路。
恰恰是,百果园为了快速扩张,忽略了对加盟商的选择,没有对加盟人员的素质等进行考察和了解。结果,引入了一些综合素质并不是很高的经营者。自然,也就等于给企业走高端路线挖了不少坑。
余惠勇没有去认真分析企业快速扩张后面临的问题和压力,没有很好地控制和约束加盟商的行为,而只看到暂时的业绩提升,最终导致商品质量没有了保证,品质出现了问题。
更加令消费者不满的是,面对自身出现的问题,余惠勇不仅不反思,反而用祖师爷的语调教育消费者,无疑是在与消费者为敌。
所以,对百果园来说,恐怕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或者天花板了。更有可能的是,余惠勇个人的理念和思维,也进入了瓶颈期和天花板,已经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控企业,继续用起步时的经营和管理理念,已经支撑不了规模扩大后的企业。所谓的走高端路线,至多只是个人的想象,实际在管理上已经保证不了。管理不能走高端,企业如何走高端。因此,减少门店,把门店控制在3000家以内,或许才有出路。不然,消费者要用抛弃来教育百果园、教育余惠勇如何走成熟之路了。
作者|谭浩俊
微博|谭浩俊微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