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理想首款纯电SUV车型i8自7月29日发布以来,舆情与销量表现均面临挑战:
1. 发布会上展示的理想i8与乘龙卡车对撞测试视频引发广泛质疑。视频中卡车被撞后四轮弹起、驾驶室分离的场景被认为不符合物理常理,乘龙卡车品牌方指责测试不科学且涉嫌侵权,理想汽车高管的强硬回应(如提议“直播复测”)进一步激化矛盾。尽管三方最终发布联合声明澄清,但舆论已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中央电视台二套与《半月谈》都以《杜绝“营销式”测试!莫让安全测试沦为作秀表演》为题对此提出批评。
2. 营销策略争议部分消费者认为理想i8的营销过度忽视产品本质。例如,pro版配置被指“高价低配”,缺乏冰箱、彩电等标志性配置,引发“诚意不足”的质疑。此外,智能驾驶系统算力和功能也被指落后于同价位竞品,理想汽车在7天紧急调整产品线,砍掉两款产品,只保留一款。
3. 社交媒体上出现大量调侃理想i8的段子和梗图,部分网友甚至将事件娱乐化,进一步削弱了品牌的严肃性。理想汽车股价在事件发酵期间出现明显波动,港股一度下跌12.84%。
至此,已经是理想汽车在纯电动战略上连续发布两款产品引发争议,遭遇滑铁卢!在此《电车商业研究》认为:理想汽车已经犯了企业家常犯的错误:将自身定位为“行业领导者”,而非“特定用户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提供者”。站在“船头”看到的未必是自家“船”此刻能安全航行的海域。
技术采纳生命周期模型视角下的理想汽车战略困局
我们使用创新扩散理论中的技术采纳生命周期模型来讲述百年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验证这套理论在百年汽车工业史上完全合用!
然后我们提出以智能电车作为新的技术采纳生命周期模型来思考:理想汽车当年在第一轮SEV失败后,选择增程式的理想ONE是不是跳开智能电车最难推广期,抢夺了考虑综合效能的人群?增程式有无继续改进的空间?能不能把增程器效率提高?能不能解决新能源汽车在高寒地区使用问题?理想在增程式上的成功,为什么不在此建立强大防御工事而去进攻别人一路打磨了十多年的纯电动领域?
这个模型能够清晰地展示新产品在社会中的接受程度如何影响用户需求的变化。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产品价值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动态关系。
第一阶段:功能价值
在市场萌芽阶段,产品的功能性成为客户决策的关键准则。如果产品是市场上第一款产品,则功能性往往被视为产品的主要差异化特征。然而,在这个阶段,产品往往潜在缺陷可能会大于优势...
下方扫码加入【电研星球】,查看完整文章。
每年近150篇高质量文章,平均每篇仅几元!
【电研星球】聚焦新能源产业,致力于提供:
独到的产业链深度分析
前瞻性的技术与政策研判
关键企业的战略动向解读与风险评估
硬核的数据解读与市场洞察
高质量的行业交流圈层
一起交流学习探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