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今年以来,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资金快速下达,基本民生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部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下简称“公共财政收入”)11.56万亿元,同比下降0.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以下简称“公共财政支出”)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
在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李大伟接受证券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上半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发行使用进度明显加快。
李大伟表示,财政部将继续实施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税收收入逐步回升
今年上半年,公共财政收入有所承压,但随着二季度税收收入的改善,上半年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若对比央地财税表现,上半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承压,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保持同比增长,27个省份在上半年实现公共财政收入增长。
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上半年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2%。4月以来,月度税收收入连续3个月同比保持增长,其中6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
从主要税种表现看,上半年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个人所得税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8%、1.7%、8%;企业所得税收入同比下降1.9%。此外,随着市场预期明显改善,股票成交额放大,上半年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大幅增长54.1%。
对于企业所得税收入承压,德邦证券宏观团队负责人张浩认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工业企业的盈利空间,尤其是上游采矿业和中游原材料加工业,进而拖累企业所得税的缴纳能力。
更大力度保障地方财力
看财政支出端,上半年公共财政支出力度持续加大,支出结构向民生、科技创新等领域倾斜,地方财力获得更大力度保障。
上半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等民生保障类支出保持同比增长,农林水、交通运输等传统基建类支出表现同比下滑。为进一步增强地方财力保障,上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29万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9.8%,下达进度快于上年同期。
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财政部上半年分两批累计预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620亿元。据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吴盖介绍,近期,财政部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测算确定了各地区2025年资金规模,并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剩余资金将在10月份下达。
“财政部将加快出台提振消费增量政策举措,引导地方提升消费环境,优化消费供给。”吴盖表示,一方面,财政部将支持部分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重点城市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打造更多消费新热点。另一方面,支持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部分重点消费城市,开展国际化消费城市建设。
国债发行规模
创历史同期新高
今年以来,财政部统筹国债、地方政府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特别国债等各类政府债券发行节奏,保持较大发行力度,有力支持经济运行。
上半年国债发行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据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龙生介绍,上半年共发行国债7.88万亿元,同比增长35.28%;国债平均发行利率1.52%,同比下降43个基点。“投资者认购积极踊跃。上半年记账式国债平均投标倍数为3.03,储蓄国债销售完成比例为95.22%,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唐龙生说。
按照已公布的三季度国债发行安排,财政部将在三季度发行一般国债46期次,超长期特别国债11期次,合计57期次,与二季度发行期次基本相当。
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置换债券是上半年政府债券发行的主力。截至6月末,2025年置换债券已发行1.8万亿元,占全年额度的90%,已使用1.44万亿元。
“总体来看,置换政策实施效果已逐步显现。”李大伟表示,置换政策减轻了当期流动性压力,释放了经济发展动能。通过加快置换融资平台承担的隐性债务,实现了融资平台数量大幅压减,有效支持“实体类”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后“轻装上阵”,助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政府债券的发行力度还体现在地方政府债券与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上。唐龙生表示,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特别国债等在上半年支出2.43万亿元,带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长3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