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预见能源
在一手创立隆基25年后,57岁的李振国做出一个重大决定。
5月26日,千亿光伏巨头隆基绿能公布了一项重大人事变动调整。
公告显示,隆基绿能董事会于2025年5月23日收到李振国提交的书面《辞任报告》,李振国将专注于公司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申请辞去公司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辞任后,李振国将继续担任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带领团队聚焦光伏前沿技术攻关,支持公司长期发展。
李振国辞职后,隆基绿能现任董事长钟宝申将成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负责公司生产经营管理。
公开资料显示,隆基中央研究院是隆基绿能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设立的全球研发体系核心机构,在内部被称为隆基的“光伏大脑”。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几年李振国的对外身份除了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总经理)外,其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也会露出隆基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职务。
与此同时,由于李振国同时辞任董事职务,隆基绿能已于5月26日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2025年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公司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的议案》。公告提及,拟引入印建安、周喆两位新任董事。其中,印建安曾执掌陕鼓集团,在战略管理与产业整合方面经验丰富;周喆则具备深厚的财务与审计专业背景。
另外,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之女李姝璇走向台前,成为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之一。
不过,据了解,李姝璇将以董事的身份行使职权,但她并不在隆基担任具体经营管理角色。
“李振国的卸任实则是个人深思熟虑后的主动战略转型,即便卸任,李振国依然会以控股股东身份行使股东权利。此外,这位光伏行业老兵凭借其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和战略眼光,将确保公司在过渡期的平稳运营。”一位知情人士向预见能源表示。
1968年出生的李振国,是隆基绿能的创始人之一。与钟宝申、李春安同为兰州大学1986级物理系校友,三人创办隆基绿能的故事,已经成为行业佳话。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李振国直接持有隆基绿能股份10.67亿股,占总股本比例的 14.08%。若以5月26日收盘价格为参考,李振国所持股份市值约160亿元。
行业分析指出,光伏产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技术驱动”的转型。隆基绿能作为全球光伏龙头,需通过持续技术迭代维持竞争力。
一位隆基绿能人士表示,此次管理层分工明确后,钟宝申负责的战略落地与李振国主导的技术研发将形成“双轮驱动”,前者保障经营效率与市场响应速度,后者专注突破技术瓶颈,为长期增长提供动能。
此外,李振国曾提出的“Solar for Solar”理念亦彰显其技术雄心。该计划通过绿电制造绿氢、绿氢反哺制造的全产业链闭环,推动光伏产业深度脱碳。这一目标的实现,高度依赖研发端对新材料、新工艺及系统集成的持续创新。
“这次角色的转换意味着他将专注于擅长的技术领域,众所周知,在光伏行业,科技创新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隆基的基因和核心理念,李振国深厚的技术背景为隆基未来突破更多关键技术壁垒注入动能。”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作为隆基绿能这家千亿龙头的创始人,技术出身的李振国经历过大起大落,对企业的沉浮似乎早已司空见惯,在过往无论是接受媒体采访还是公开场合的演讲时,他总是更多地把言语着墨于技术研发的分享与讨论。
这也使得他在业内获得了一个典型的人物标签:专家型企业家。
事实上,隆基对技术提升的执着是业内共识,此前,正是依靠对单晶技术的专注,偏居内陆的隆基主导了上一轮光伏技术革命——单晶技术对多晶的反超。
而如今,中国光伏行业似乎又走到了技术和周期的十字路口。
“我觉得从技术变革来讲,隆基绿能这次选择BC技术,不亚于上一轮的单晶。”李振国今年年初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道,“我们没有办法预知政策、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能把握在手里的一定是创新。”
技术出身的李振国,相信技术革新依旧是破除当前光伏行业困境的重要手段。
而此次职务调整,既可以说是李振国这位隆基灵魂人物之一的主动求变,也表明了隆基绿能继续押注技术研发的态度。
不过,身处产业深度调整期的光伏产业正面临恶性竞争,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主要制造环节“失血”,海外贸易摩擦加剧等诸多难题。作为行业龙头的隆基绿能,也一直饱受各种争议。当下的环境比及以往,对李振国与隆基绿能的管理层而言,依然是重大考验。
2月14日,是隆基绿能成立25周年的日子。这一天,李振国发表了一场以“生生不息”为主题的演讲。
在这场演讲中,李振国分享了隆基绿能品牌团队对他说的一句话:“下一个25年隆基要改变,为了隆基你也需要改变。”
是的,种种难关面前,无论是李振国与隆基绿能,还是整个光伏产业,都到了需要做出重大改变的时候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